因為學校有幾台惠普的服務器閒著,我就想著上去搗鼓搗鼓,ssh固然美妙,但是作為一個不以CLI為榮的小白我還是偏好GUI。。。所以,考量了半天,決定先來個VNC遠程桌面,至於穿透內網,說實話我還在努力當中
=。=
好了,現在我們開始,先說說我的系統環境,是Redhat 6.2,當然沒註冊嘛,索性我就給改成了CentOS 6.2,所以,桌面環境是有的,是Gnome 2,我就不安裝了。
然後是安裝vnc,使用命令
1 |
#yum install vnc-server pixman pixman-devel libXfont xterm |
來安裝tigervnc服務器,這個很簡單,順手把一些依賴的東西也裝上吧,如果你不裝,vnc會起不來提示你
字體目錄的配置不正確
具體你可以參考這裡,到這裡vnc服務器就已經裝好了,先別急著啟動服務,我們來配置一下
1 |
#vi /etc/sysconfig/vncservers |
編輯VNCSERVERS在裡邊添加如下條目
1 2 |
VNCSERVERS="1:root" VNCSERVERARGS[1]="-geometry 1024x768 -alwaysshared -depth 24" |
說明:
1、-alwaysshared表示同一個顯示端口允許多用戶同時登錄 -深度代為色深,參數有8、16、24、32;
2、這裡的“用戶名”是指linux系統用戶的名稱;
3、上邊第一行指定了以哪個用戶的身份來登錄,前邊的1是端口號,vnc的端口號是590*或者580*,其中前者是客戶端登錄,後者是Java的網頁登錄,我們沒有安裝網頁的服務器所以你登錄的時候IP後邊要跟端口5901,如果你再用空格分隔,寫了個”2:A B C D”那麼你登錄ip:5902就是以abcd的身份登錄的桌面了;
4、下面一行[1]最好與上面那個相對應,是用來針對每一個桌面做一些定義設置的。後面的800X600可以換成你電腦支持的分辨率。注意中間的”x”不是“*”,而是小寫字母”x”。
設置vnc訪問密碼
注意這裡不是對應權限的賬戶的密碼,而是訪問vnc所需要的單獨的密碼哦,要為那個桌面配置密碼,就要去對應權限的賬戶下配置這條命令。
1 |
#vncpasswd |
修改vnc個人配置文件
這樣好讓登錄後直接是GNOME桌面,不然就是可憐兮兮的大方塊了
1 |
# vi /root/.vnc/xstartup |
這個文件應該是還沒有生成的,沒關係我們直接創建,有的就修改,沒有的就創建,注意對應賬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bin/sh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 unset SESSION_MANAGER exec /etc/X11/xinit/xinitrc [ -x /etc/vnc/xstartup ] && exec /etc/vnc/xstartup [ -r $HOME/.Xresources ] && xrdb $HOME/.Xresources xsetroot -solid grey vncconfig -iconic & xterm -geometry 80x24+10+10 -ls -title "$VNCDESKTOP Desktop" & gnome-session & #set starting GNOME desktop #startkde & #kde desktop #twm & #Text interface #/usr/bin/startxfce4 #exec /usr/bin/fluxbox |
裡邊註釋掉的幾行是用來啟動其他對應桌面的,各位不同版本的讀者就自己對號入座。
接下來記得使用如下命令來給這個文件賦予權限
1 |
#chmod 755 /root/.vnc/xstartup |
編輯防火牆設置
防火牆默認對vnc不放行的,你可以關掉防火牆,或者寫一條放行條目
1 2 |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5902 -j ACCEPT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設置vnc服務自啟
1 |
# chkconfig vncserver on |
最後啟動vnc服務就可以了
1 |
#vncserver |
或者
1 |
#service vncserver start |
這是我總結網絡中所有殘缺不全的教程當中的內容所得,說不上原創,但裡邊的各種錯誤我均已加以修改,如果還有什麼不足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提醒我會馬上改正!
本文由 落格博客 原創撰寫:落格博客 » CentOS安装VNC Server远程桌面详解
轉載請保留出處和原文鏈接:https://www.logcg.com/archives/331.html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