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語水準並不高,成績也不好。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是很大,語法可能至今也比不過初中生。
但我還是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得了三等獎、能夠不太流暢的閱讀一些英文著作、能夠滿頭大汗的翻譯英文的文章、能夠流暢的閱讀各種英文軟體的操作手冊、能夠無聊到逛一逛英文的論壇和網站、能夠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仍舊看懂一部英文的電影或者美劇。
我深知這樣的水準不值得炫耀個什麼,我至今英語也沒有過了四級,我寫英語作文也同樣是I打頭的大白話。但也許是圈子的問題,我周圍的朋友們,卻鮮有英語水準較高的人出現。
可能就好像我總覺得互聯網應該是常識了可總會遇到那些不會開電腦不會用滑鼠的人一樣,我周圍這些精通軟體硬體開發網路弱電的朋友們也會完全不懂abcd。
而我,就成了這麼一個異類。
每次和朋友談起這個問題,答案倒是驚人的一致:看著就頭暈。這一點我理解,他們說我不理解,我說我真的理解,他們就說我真的不理解——因為我已經學會英文了!
我說我真的真的理解,每當我看到法語日語還有藏語韓語等等除了英語漢語外一切語言,我都是這樣的感覺。
如果要做一個比喻,我想,可以把學英語比喻成學習使用電視機:學習使用電視機有兩種途徑,一個是看看說明書,然後自己多摸索幾次,最後發現遙控器怎麼用,電視怎麼開——久而久之,熟練了,就會了;另一個就是學習了電視機原理,再搞懂紅外線學習積體電路...... 總之明白了電視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又知道它來源於那些技術,那無論是什麼樣的電視機,我想你上手把玩上幾分鐘,就肯定會用這個電視機了。
這兩個途徑都可以達成最終的目的——使用電視機看電視。只不過過程不同,往大了說,就是經驗主義和理論主義;或者說是社會派和學院派——這裡我們不討論這些,我想要說的重點是:你不能害怕電視機。
如果說你見到電視機,還沒開始就放棄了,那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學會使用電視機了。英語也是一樣的,你沒有基礎,你連 am is are 都不懂,你可以多看看然後知道它是在哪出現,你也可以去瞭解語法瞭解詞源看看它們來自哪裡——但你不能因為比別人差了很多,因為不明白的太多就放棄吧?
還沒開始就結束,我想沒什麼比這個更悲哀了。
開篇就囉嗦了這麼多,我最大的目標就是想讓你放下對英文對未知的恐懼——有句話說得好:處在人生的低谷其實最好了,因為無論朝哪個方向走,都是向上。
我的路程
我的英語一直不怎麼地,而且我很討厭語法——可能是我們這個小縣城太落後了,我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才有這門課——注意,課是有了,可老師就不怎麼地了。
所以,到了初中,我很榮幸的拿到了和小學時候一模一樣的課本......
高中我很榮幸的拿到了和初中一模一樣的課本......
當然了,老師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英語的教學方法是一樣的,唯一的變化就是考單詞的方式從老師考變成課代表考又變成了試卷考。
我的英語水準,在150分的試卷裡,始終穩定在80分上下。
轉折
我的高考與眾不同,考前衝刺100天我在網吧衝刺了100天,這三個月裡,我「廢寢忘食」地玩遍了當時網吧裡的所有單機有戲(只用了半個月),然後我發現了新大陸:電影和電視劇。
由於我先看的電影,看遍了當時年度和往前幾年的所有美國大片,我自然就去找了美劇——早已經看完《越獄》的我開始看《迷失》,開始追《吸血鬼日記》...... 整整三個月就這樣過去了。
造成的結果就是:雖然我已經大半年沒有上課(高三都在北京學畫畫了),但英語卻意外地在高考中提升到了96分。
所以反思起來,我學英語的根子,很可能是以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入了門。
意外
後來要考思科的認證,試題都是英文的,為了背題庫,硬著頭皮背了CCNA的上千道試題——不要笑話我,因為我真心一道也沒有記住! 是的,我在考試結束前20分鐘才完成所有題目,我發誓:考場上我腦中一片空白,完完全全是自己一道一道讀題然後作答的。
——總之,我過了,除了一個CCNA的證書,我還獲得了英語閱讀的能力:)
提升
不再懼怕英語,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本來的英語水準就「很高」了,是你對英文的恐懼而限制了自己的認知。一篇英文的文章,讀到一半就兩眼發黑;如果是一本英文的書籍,恐怕你就要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小腿直抽抽了。但克服了對英語本身的恐懼的話,讀完理解個大意還是不成什麼問題的。
在一次偶然間,我讀到了一些簡版的英文名著,我就很驚訝,以我這樣半吊子的水準,竟然能夠津津有味的一口氣讀了三章! 竟然沒有遇到一個陌生的單詞!
這就又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當然,這也拜託于此不久前我曾下決心要考四級所以背會了四級的所有單詞——可惜後來學校不能考四級了,只好作罷。
總結
其實回顧起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些事情除了莫名其妙自然而然以外,就是被動的練習——我自己主動去學習的經歷還是比較少的——前段時間考試前瘋狂的做題練習也是有的,但這都發生在最近了。
我覺得對我影響很大的一點是大概從初中起我接觸電腦,自己搗鼓一些東西,那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接觸英文的錯誤提示了、到後來玩 Linux 的時候系統是英文的,提示是英文的,命令的參考是英文的、排錯時候找到的相關網站也是外國的論壇,甚至就連命令都是英文單詞! 怎麼辦? 修不好電腦就沒網上(我當時的電腦裡只有一個 Debian,Windows 的引導壞掉了。)只能硬著頭皮去讀英文了!
也是因為那一次的事件,我的 Linux 命令至今用的很熟練,而且也不會懼怕 CLI ——我想,這個和學英語的道理又是一樣的。
我英語水準不高,寫單詞屬於那種偶爾能拼對的,但這些都不重要,對於一名程式猿,能夠輕易念出任意單詞的發音,應該不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畢竟,如果我不會這麼一點點英語,就國內這樣的現狀,我是不可能這麼快學會Swift的。
ESL 和 EFL
這兩個是學習英語的方法,前者是一個很成功的教學方法,而我們高中初中的學習方法大都是以這個抄過來的,叫做「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而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方法就會造成學英語根本沒有絲毫用武之地,因為人家ESL開發出來就是為了給美國的外國人快速學英語的嘛——區別在哪裡? 在於你周圍沒有美國人啊! 沒人說英語還怎麼ESL?
所以有人提出了EFL,叫做「英語作為外語」這樣的概念,我現在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這樣,但上文我也說了,可能在看美劇那段時間,我就已經模模糊糊地從 ESL 入了門——我想,不論看不看字幕,給誰一天10小時連續100天聽英語他也能按照英文的方式來思考了吧......
總之,這篇文章寫的毫無章法也沒有重點............ 我用我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你,我莫名其妙保持了這樣一個還算能用的英語水準並沒有花費多麼大的力氣,破除自己對英語本身的恐懼才是重中之重! 至於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轉載請保留出處和原文鏈接:https://www.logcg.com/archives/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