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隐私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隐私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它就不存在。

TenSteps

如今的互联网普遍对隐私焦虑,常常有人喊“要保护隐私”……但紧跟着就有人会说“我没什么好隐藏的”。面对这样的丧气的回复,保护隐私的倡导者们除了内心深深的无力感,还有就是迷茫了。

隐私这个东西,实际上在互联网之前就已经存在,比如法律规定不允许私自拆读他人信件——这就是对你个人隐私的保护。

在互联网之前,隐私传播需要媒介,艳照门不是你想有就有的,你出门大喊一声爆料,也传不出你所在的小区,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很少谈起这个“隐私”,也不存在“泄露”的说法。

互联网的三大特性

超导性

来到互联网时代,我们曾讲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实际上这就是在说互联网的一大特点——【超导性】。实际上这个特性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即时性”等等,这里我们为了更好让你理解,把它称作【超导性】,顾名思义,互联网就好像一块超导体,你在上面存放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递到它的任何位置,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甚至是南极北极空间站。

正是这一特性,让“隐私”泄露成为了可能。

虚拟性

你从不在纸上写日记,因为你害怕你的秘密(隐私)某天被别人读到——但你却愿意在互联网上表达一切,注册一个社交网络,甚至开通一个博客来做日志。难道你就不怕被全世界的人视奸吗?你不害怕,因为互联网的另一大特性在保护着你——【虚拟性】。

没人知道你是谁,互联网是世界共有的,你加入互联网是你自己的决定,你的身份也是你自己的选择,在“网上”,能代表你的,就是你自己选择的账户名称,它和你现实分身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写的网络日志,你内心的小秘密,可能正在被你的亲朋好友,你的老师同学读着——但这没关系,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就是那个作者。

持久性

这一点或许应该改成“可持久性”,因为并不是说你的数据就永久不可修改。但无论如何,每时每刻,互联网上都有成千上万的“网络爬虫”,实际上就是专用的电脑终端,在无目的地扫描整个网络,不停地在站点和站点之间跨越,它们把所有遇到的数据都保存下来,以便日后使用,比如搜索引擎。当然,甚至有些站点专门用来给互联网做快照,他们会为互联网数据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快照,你可以在今后的任意时间,来回顾过去任意时间点下的某个页面里的内容——哪怕作者(站长)已经更改或者删除了它们。

另外再提一个现在很流行的技术名词“高可用性”,就是说,当你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服务器(实际就是一台24小时不间断联网的电脑),它其实也很容易损坏,一旦坏了,数据就丢失了。于是高可用技术出现,人们用十台、甚至一百台设备模拟一台服务器,你上传到服务器的数据,谁也不知道它具体存在这一百台中的哪一台里——实际上它在所有设备里。一旦其中某一台物理损坏,你的数据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互联网中,“删除”这个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不存在的。

隐私的新定义

了解了互联网的两大特性,我们就可以来谈谈本文的主要议题——网上常说的“隐私”,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说“我不怕隐私被泄露,反正那么多公司企业已经知道了”,这是消极态度,这并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它是另外一个话题。另外也有一些人这么反驳保护隐私的观点:“我行事坦荡,没什么好隐瞒的。”,这是本文主要的讨论目标,即隐私的新定义。

传统隐私

抛开互联网,我们来说说隐私是什么,这不是法律上的规定,而是我们生活中认为的定义,普遍来讲“除了我【想】让你知道的事情之外,其他关于我的事情都是我的隐私”,当然这么一定义的话就太宽泛了,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我们认为传统隐私就是那些让你难以启齿的事情,你会因别人知道这些事而感到沮丧、羞愧或气愤等,当然,比如你杀人了,这个不叫隐私。那么举个什么例子呢?比如你是个男生,但你从有性别意识开始,你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女人——这样的想法,是你的隐私,你可能并不想让周围的人知道;再比如你喜欢情趣内衣,你买了好多情趣内衣在家穿着玩,只是觉得有意思,但并不想让你的相亲对象或者亲朋好友知道,这就是你的隐私。
类似的还有隐疾、一些奇怪的爱好、你的信件你的快递你的手机号……这些都是你的传统隐私,它们让别人知道了实际上也没什么,但你总不太愿意让不相关的人知道的清清楚楚。

互联网隐私

当互联网普及,人手一台网络终端的时候,隐私的定义就不再完全是传统隐私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保护,你可以在网上享受大肆自曝的快感而不用担心被身边的人知道——哪怕他就坐在你旁边,用手机看着你的微博,但他却不知道那就是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总有些人不喜欢朋友圈,不喜欢熟人社交,因为【虚拟性】被天然打破,他们知道你是谁,甚至他们是你的亲朋同事上司下属,你必须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小心谨慎,以维护你的传统隐私。

任何可能把你的现实身份和互联网身份关联起来的信息,都是你的互联网隐私

那么,怎么才能算【打破虚拟性】的信息呢?比如你用一个账号 abcd 来发言,没人知道你是谁,你可以随意自曝你的传统隐私,你公开自己的小癖好寻找同好、公开自己的隐疾希望有经验的过来人分享经历、公开自己的劈腿想找经验人士指点……这都没问题,因为【虚拟性】,没人知道你是谁。

甚至,对于住址,你的职业,你的电话号码,在网上能查到(比如地图上能查全中国任意一个门牌号),但由于【虚拟性】的保护,没人知道你是谁,那么这些信息就没价值——但是,如果恰好有人知道这些信息就是你——那个账号叫 abcd 的你的信息呢?

光想想就知道是灾难——因为【持久性】的存在,你曾经以 abcd 留下的蛛丝马迹,你曾经的发言都留在那里……剩下的我就不描述了。

超导性和持久性的威力

上文我们从例子中可以对互联网隐私略见一斑——但这些信息,对于传统隐私来说,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比如你家住在哪个小区,你到小区里找个人说“我住这个小区”,那可能对方只会回答你“好巧我也在”——然后一段愉快的谈话就开始了。 但如果是在互联网上,你用你的 abcd 账号发布“我住在这个小区”,然后配图了一个坐标定位。那你可能就有麻烦了。

我们说互联网的虚拟性很好的保护了你的传统隐私,你什么都不怕,你在网上大肆曝光自己的传统隐私,却不注重保护它的虚拟性。一旦你的互联网隐私被泄露——这里我们说泄露,是因为互联网具有超导性,你泄露了哪怕一行信息,那它也在一瞬间传遍了整个互联网,所有关心它的人都可以轻易获得。

如果这还不够引起你的关注,那么,每天有数百万的网站致力于给全互联网做快照,你泄露的互联网隐私,可能因此就会永久地存储在云服务器上。这样的结果就是今后的任意时间,任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找到它。

时刻谨记,你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立即传导到整个互联网,并可能被【永久地】保存下来。

如果你还不在乎,那么我们不妨因此推论下,你曾经受益互联网的虚拟性时,发布的那些内容——可还都在那。

如果你认为只泄露一条数据,并不足以让你的虚拟性被打破,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不小心泄露的互联网隐私越来越多,最终,广告诈骗会来敲门。

概念错位导致的无所畏惧

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谈隐私,其实大多时候是两种概念混淆来谈的,这时候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说到互联网隐私的时候,你会用传统隐私的理论去对抗它——那么自然互联网隐私就线的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传统隐私里,这样的信息可以说不叫隐私;当说到传统隐私呢?你又会自然而然地把互联网的虚拟性加持到自己身上,你心想“我在网上说什么都没关系,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好吧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没什么”。

你对隐私不够重视,谈论隐私重要性的人也并没有把这两者分别对待,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没什么隐私,不怕泄露。”

那么在网上到底要不要保护传统隐私?

要。你可以选择公开一些必要的传统隐私,比如你在求医问药寻求帮助的时候。但要注意这些信息里很有可能包含打破你虚拟性的信息——比如药单上的电话和签名、比如自拍时镜子里或屏幕上的内容等等……

你要明白,你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有可能受到互联网的持久性和超导性影响,它会永远都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直到有一天,【互联网的虚拟性】这个保护伞被打破,他们就会变成尖锐的匕首,刺破你的喉咙。

本文由 落格博客 原创撰写:落格博客 » 当我们在谈隐私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转载请保留出处和原文链接:https://www.logcg.com/archives/3062.html

About the Author

R0uter

如非声明,本人所著文章均为原创手打,转载请注明本页面链接和我的名字。

Comments

  1. 我觉得匿名和隐私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我大部分时候并不在意匿名性,但是我很在意隐私。我不介意别人知道我有哪些公开的内容,但是我介意别人非必要地要求透露手机号、身份证号、个人照片等信息,我也介意别人未经许可获取我未公开的信息,或者把我的信息以未自愿许可的方式使用(比如 Ucloud 向我注册用的手机号发送广告推销信息)。

    TED 有个讲隐私的视频我觉得很不错: 《Why privacy matters》 https://www.ted.com/talks/glenn_greenwald_why_privacy_matters (有中文字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