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系统中首次运行All in One的GNS3的时候,会有各种配置的设置向导,在测试dynamips的时候容易出现“判断dynamips版本失败”的提示,很多人卡在这里不知所措。——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上网搞之,发现相关的信息好少,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安装了winpcap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可惜关于安装最新版的winpcap之后的事情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现在,我来讲讲[……]
在Windows系统中首次运行All in One的GNS3的时候,会有各种配置的设置向导,在测试dynamips的时候容易出现“判断dynamips版本失败”的提示,很多人卡在这里不知所措。——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上网搞之,发现相关的信息好少,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安装了winpcap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可惜关于安装最新版的winpcap之后的事情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现在,我来讲讲[……]
NBMA早在CCNA中就有所接触,只是一直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概念,这也许应该说是翻译惹的祸,毕竟他翻译后面没有加个括号写一下英文对应的名字……嗯,至少没有写全称。所以,如果我换做来说非广播多路访问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没错,NBMA就是非广播多路访问的简称。
全称是non-broadcastmultipleaccess,与之对应的就是MBA,自然也就是broadcastmultipleaccess,即广[……]
在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的学习当中,我们会知道RSTP不同于PVST(每Vlan生成树)的地方之一,就是端口角色的不同。至于端口状态的不同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端口角色的问题,很多书上和教程包括课堂上都是一笔带过的,回想起来,不免会心生很多疑问,这次咱们就来看看,在快速生成树协议当中,究竟有哪些端口角色以及那两个常被谈到的替换端口和备份端口究竟是怎样出现的。
在EIGRP路由协议中,似乎没有能够直接发布默认路由的命令,例如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那应该怎么办呢?这里给出两种常用的方法:
一、写一条静态默认路由,然后使用redistribute 命令把默认路由灌到EIGRP里边,这样路由条目中显示为“D*EX” 默认管理距离为170;
二、写一条静态默认路由,然后在[……]
在配置OSPF协议中,有认证部分的内容,OSPF的认证分为两种,分别是
- 基于区域的认证
- 基于链路的认证(端口)
同时,认证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文认证,另一种是MD5加密认证。
这里我们不讨论OSPF的加密方式,只是简单说明区域和链路这两种认证的异同。
我们约定一个拓扑图,大概是这个样子
R1(s0/0)—–(s0/0)R2(s0/1)—-[……]
OC标准是当今网络光纤拉线中常用的一套标准,随手记忆一下没什么坏处。
OC-1 — 51.8 4Mbit/sOC-3 — 155.52 Mbit/sOC-12 — 622.08 Mbit/s[……]